為滿足養老服務需求,我市——
依托基層醫療機構 健全養老服務體系
隨著我市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明顯,老年群體對醫療衛生與生活照料的雙重需求日益凸顯。如何破解“養老機構缺醫療、醫療機構缺養老”的供需矛盾?
市政協委員圍繞“就業與家政服務”主題,聚焦醫養結合、長期護理保險等議題提出多項提案,市衛健委等相關部門通過政策創新、服務升級與資源整合,逐步構建起覆蓋居家、社區、機構的養老服務體系。
制度創新
面對失能老人家庭“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市政協委員們指出,當前養老服務存在三大痛點:一是居家養老服務中醫療資源匱乏,失能老人上門護理需求難以滿足;二是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協作機制不暢;三是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尚未落地,家庭照護經濟負擔較重。
民建市委會以福州市試點經驗為參照,建議我市加快構建“多元籌資、分級保障”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明確個人、單位、財政、社會捐贈等多元籌資渠道,根據失能等級劃分待遇標準,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確保制度可持續性。同時,委員們呼吁,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與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深度銜接,通過政策協同放大保障效能。
服務升級
對于市政協委員們的建議,市衛健委表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福州是國家第二批試點城市,也是我省目前唯一施行長護險的城市。根據相關規定,開展長護險試點必須按國家和省統一決策部署,不允許自行啟動。
為了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健康服務需求,近年來,我市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由社區健康管理師、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組成,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監測、咨詢指導等服務,積極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落到實處。截至2024年6月,全市343家醫療機構可以為老年人提供上門醫療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老年人數為32.5萬人,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數為15.3萬人,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人數為19.67萬人。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向老年人群傾斜。將65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同步作為簽約重點對象,同步提高履約質量,促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有質有量。鼓勵城市二級以上醫院醫生參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動二級以上醫院專家加入家庭醫生隊伍,逐步形成“專家+服務團隊”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服務。
資源整合
目前,全市已開展養老服務的兩證齊全醫養結合機構24家,總床位78016張,其中醫療床位2883張、養老床位5133張。我市積極推進醫養結合服務改革,出臺“支持公立醫療機構增加養老服務”扶持政策并推動落實,全市有養老床位的公立醫療機構19家,養老床位750張,占全省總數的31.25%,連續兩年位居全省第一。
市衛健委對養老機構提出的設置醫療機構申請,按規定簡化審批程序,提速辦結時間。市醫保部門對包括養老機構舉辦和內設醫療機構在內的公立、社會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協議管理一視同仁。與此同時,我市是全省首家把“家庭病床”設在養老機構的地級市,同時市衛健委把醫養結合機構龍巖慈愛醫院確定為家庭病床第一批定點醫療機構,不僅能優化醫療資源配置,降低養老建設成本,更能滿足機構養老的醫療服務需求。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